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各出动10万兵力以上进行的大型战役中,中国军队能够取得胜利低息配资炒股网,或者说达成预定目标的并不多。
而鄂西战役就列入了这个为数不多以中国军队收复失地、恢复战前基本态势取得胜利的战役之一。
鄂西战役或称之为鄂西会战,是8年抗战中发生在湖北境内的四大会战之一。这次会战从1943年5月4日开始,到6月14日结束,历时1个多月。
会战东起湘北滨湖之华容,西至长江西陵峡口之石牌,绵亘千里。我军将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使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遭到空前惨败。
其中,第18军承担的任务是维护石牌要塞及其外围地区的安全。与加入这次作战行动的其他中国军队相比,这支队伍对确保此战取得最终胜利起到的作用,显然比其他任何一支队伍都要重要得多。
但是,能够起决定作用的还有两个因素:
一是陈诚对日寇发起这次战役的终极目的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并没有像当年枣宜会战时期的李宗仁一样被日寇前一个阶段的进攻行动搞乱阵脚,在兵力部署上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二是所有参战的中国军队都能团结一心,抵御外侮,共同营造战胜敌人的条件与氛围。
自从1940年6月12日,日军占领宜昌以来,中国军队不断发动袭击,控制了武汉经长江至岳阳,武汉经汉水至岳口、沙洋镇等地的水上运输,骚扰武汉附近的日军据点,破坏交通、打击伪政权,使得武汉至宜昌之间的长江航道从未通航,日军在宜昌附近掠夺的各种物资,无法东运以满足其作战需求。
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寇船舶损失严重,难以及时运输兵员、军需品以及其他各种物资。在中国战场上,内河航运船舶也越来越少,使得日酋必须下决心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日军如果解决长江航运,就必须将整个鄂西地区全部纳入囊中,而要达成此项目的,首先要清除横亘在日寇前进道路上的第128师。
1942年5月,日军对第128师发动攻击,因为其他中国军队正对华东地区展开进攻,对日军第11军的补给线形成了重大威胁。
因而,日军不得不在摧毁了沔阳地区国军阵地后,中止了对第128师的进攻,转而调兵前往对日军威胁最大的浙赣战场。
图片
王劲哉老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第128师师长王劲哉则乘日寇无力进攻之机,将主力转移到峰口地区,对防区工事进行了加固,并加强了抗日宣传及破袭活动。
1942年底,横山勇接任日军第11军司令官后,重拾前任冢田攻未能完成的计划。
1943年2~3月间,日军以打通第六战区江防一线,消除侧翼威胁,鼓舞长期低落的士气为目标,日酋横山勇指挥第11军在连接汉口、岳州、沙市的长江北岸三角地带,进行代号为“江北歼灭战”的攻击行动。
参加这次作战的日军计有:第13师团6个大队、第40师团7个大队及第58师团4个大队、并由第3师团抽调3个大队组成的塘支队、第39师团抽调4个大队组建的两角支队、独立混成第17旅团2个大队等部共计约4万余人;另附伪定国军、人民自卫军等武装,兵员数量达10万人以上。
在50架飞机的掩护下,日伪军以猛狮搏兔的绝对优势,对孤悬在洪湖地区王劲哉手下只有3万余人的第128师及其建立的“鄂中独立王国”,以及第六战区所辖仅有8000余人的何绍周江北挺进军发动进攻。
原本双方的作战能力相差悬殊,加之日军事先派遣谍报人员打入第128师内部大肆分化瓦解,该师古鼎新旅趁机暗中投敌,全盘托出了该师的作战部署,导致第128师与一交火,即遭到惨败,存在4年之久的“鄂中独立王国”随即土崩瓦解。
这一仗,除王劲哉本人以下23 000余官兵被俘外,还有4 600余人战死,师参谋长率领1 500余人继续与日军作战,其余残部仍散布在湖区等待时机集结。
江北挺进军3个纵队(旅级)主力8 000余人被击溃后,余部被迫撤往江南整备,第29集团军第44军驻江北部队也被迫撤回长江以南地区。
就这样,日第11军在1943年春季对中国军队第一次作战大获全胜,以极其微弱的代价几乎全歼了第128师以及国民党军的游击部队,一下子刺激了日酋迅疾发起鄂西会战的欲望。
此时,已占据监利、天门等地的日军趁热打铁,一方面组织扫荡队对第128师残部追踪搜剿,另一方面,以主力一部向长江南岸发动进攻,企图占领一块滩头阵地,为尔后的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为实施下一步作战计划,日军在以第58师团、第40师团236联队确保江北安定的同时低息配资炒股网,另以第13师团、塘支队及第40师团主力发起占领江南前哨阵地的进攻战。
3月8日,集结于江北的日寇兵分数路强渡长江,向预定目标突击。
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亲率独立第一团到安乡指挥作战。
所属第44军、第73军各部虽然在石首、华容、弥陀寺、藕池口等地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未能挡住日军的进攻锐势,敌我双方激战形成拉锯至3月下旬,终将日军阻于上述长江南岸各地及宜昌、天宝山、盐池庙、转斗湾一线,形成犬牙交错的攻防态势,战事转趋沉寂。
这样一来,日军稳固侵占长江南岸的石首、华容及沙市对岸地区,取得了南岸滩头阵地。
不过,在日军占领的洪湖地区及长江南岸滩头阵地之间,仍有一段长江江岸为中国军队所控制,且此处有中国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下辖的2个集团军防守,航运仍不畅通。
为此,第11军决定立即发动鄂西会战。
事实上,横山勇决计迅速发动鄂西会战,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呈现出不利态势大有关系。
当时,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希望首先在中国战场改变日趋不利的局面,以便从中国战场上抽调兵力,前往遏制美军的进攻。
为此,在横山勇发动代号为“江北歼灭战”攻击行动之际,日寇大本营即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1943年度帝国陆军对华作战指导计划》,规定:
“大致确保并稳定现已占据地域,粉碎其继续抗战的企图,制止敌之反攻,并扼制敌空军的猖獗活动,尽力防止敌空袭帝国本土。”
图片
日第11军军长横山勇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这一作战指导计划,横山勇正式炮制了宜南作战计划,也就是鄂西会战计划。这次作战目的有三:
一、寻机歼灭中国军队第六战区主力。
二、短时控制宜昌至岳阳的长江水路,将在平善坝地区掠夺的近2万总吨位的各类大型船只约50艘,由宜昌下航,以弥补长江内军运船只的不足。
三、从洞庭湖以北的南县、安乡开始,然后,在长江南岸与澧水之间,攻向以西的公安、松滋、暖水街、渔洋关、枝城、长阳、都镇湾,直至宜昌上游的平善坝、石牌沿江一带。
其整个作战地区的直线长度约为200公里,宽度约为60公里。
别看横山勇在作战计划中规定了日寇此次作战行动需要达成的3个目的,其实,达成第1个目的才是主要的。
由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转任第11军高级参谋岛贯武治回忆:
第11军的真正作战目的,在于歼灭江南地区的敌军野战部队。但是,由于大本营对于进攻作战进行了严格限制,因而,第11军意识到仅仅以歼灭敌军野战部队为作战目的,很难获得总司令部乃至大本营的批准。
所以,表面上说,目的在于获取船舶,同时歼灭敌野战军。大本营考虑到打通长江航路,加强运输力,在使宜昌附近的船舶下航,弥补长江内军运船只的不足,批准第11军发动鄂西会战。
之前,日军在监利、华容地区实施的江北歼灭战已经为其在岳阳、沙市、荆州的部队向洞庭湖以北、以西地区进犯,实施江南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该战的命名,日军根据不同的特点,赋予各自的含义:
该作战是日第11军继1943年初的江北歼灭战(一号作战)之后进行的,故在其计划与准备阶段,暂称二号作战;
因战场主要在宜昌以南,也称宜南作战。而在战幕拉开后,正式定名为江南歼灭战,旨在歼灭当面第六战区的野战部队。
鉴于第六战区曾在1942年夏季对日寇发动了规模宏大的攻势作战,差一点就夺取了宜昌,横山勇知道,这次进攻行动一定会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所以,他在兵力配属上特意进行了加强:除了投入在战区附近的当阳第39师团,驻沙市的第13师团,在监利、石首、华容的第40师团2个联队(师团司令部仍位于咸宁),以及驻岳阳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外,还动用了驻南昌的第34师团、驻九江的第68师团、驻应山的第3师团、驻应城的第58师团一部以及军直属的炮兵、工兵和空军第44战队;
另一方面,进行战役欺骗:首先在战线的东端让部队南下,做出要攻击常德的态势,试图把第六战区的主力调动到这一方向,然后挥兵西进,直捣鄂西;
同时,他还规定各部战术动作在对第六战区重兵集团的打击上为求稳固,采用合围的战术。
其具体作战部署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5月初开始,以一周时间,击溃第六战区第29集团军,攻占洞庭湖以北的南县、安乡地区,造成进攻常德的假象。
第二阶段:从5月中旬开始,将战场西移,以一周时间,沿长江南岸、澧水以北,击溃第六战区第10集团军,攻占松滋及其以南的街河市、西斋、暖水街一线山区,与完成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之日军相互配合,进一步形成围攻常德的态势,逼迫中国军队向这个方向调兵。
第三阶段:从5月下旬开始,为了达成此次作战的主要目标,各路日寇继续沿长江南岸山区西进,击溃第六战区江防军,攻占宜都、渔洋关、川心店、长阳、都镇湾,直至宜昌上游南津关对岸的平善坝以及石牌附近。
这一阶段的作战时间,预计为10天。
也就是说,日寇前2个阶段的作战行动都是为了制造进攻常德的假象,扰乱第六战区的作战思维,将中国军队主力调往常德,方便其达成最后一个目的,也就是这次战役真正的作战目的——攻占鄂西地区。
日酋横山勇真所谓机关算尽!中国军队是否会重蹈枣宜会战的覆辙?悬念倍增。
事实上,日寇在积极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行动之际,第六战区长官部也没有闲着。
年初的作战行动沉寂下来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又接受了新的使命,1943年4月1日,他前往云南楚雄,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第六战区由副司令长官孙连仲代理。
这时,日寇为了发动攻击行动,以华容、藕池口、石首、弥陀寺、宛市为主要据点,到处抢抓民工,逼迫他们修筑公路以及作战工事,并在湖北监利白螺矶扩建机场。
经过1个月的精心准备,日酋横山勇已按照预定计划集结起了以第3、13、39师团、独立混成第17旅团为主力,配属第34、40、58、68师团各一部组建的野沟、野地、长野、小柴、户田、针谷等支队,以及海军陆战联队、重炮联队等特种部队,另附伪军第29、11、24师等部,总人数达10万人的雄厚兵力。
他们分别集结在宜昌、枝江、弥驼寺、藕池口、华容一带地区;并在汉口、荆门、当阳等地集中了航空兵第90、45、55、16、25、23、44等7个中队,以及1个独立中队,共拥有各型飞机248架,其中战斗机100余架,用以为执行进攻任务的日寇步兵提供空中支持。
雄兵10万在手,海陆空三军齐备,横山勇决定立即兵分三路发动“宜南作战”即鄂西会战:
左路由宜都、聂家河向渔洋关方向前进;右路由宜昌溯江而上;
中路由枝江、宜都、长阳西进,对陈兵于长江南岸之第六战区下辖的第29军集,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大举发起进攻,彻底消灭江南野战军,并乘机劫掠停泊在宜昌江面上的中国船舶,进而夺取川江第一门户——石牌要塞,威逼重庆。
为抵御日寇的攻势,第6战区调集了第29、10、26、33集团军,连同上游的江防军及其他警备部队,共有14个军41个师、3个挺进纵队及2个独立旅,兵员人数达30万。
军事委员会直属的第32军亦位于第六战区作战序列之内。其中,除了江北方面第33集团军的第39、77、59军及第75军担负策应任务外,其余10个军29个师共21万人直接用于阻击日寇进攻的作战行动。
其具体部署是:
以江南部队所属第29集团军之第44、73军固守万林河口、安乡至公安、茅草街之线的长江南岸地区及西岸南县、安乡、泮县等地区;
以第10集团军之第87、94军固守茅草街(不含)经百弓嘴、公安至枝江之线的松滋、宜都地区,一部集结于西斋、茶园寺一线;
以江防军的第18、32、68军扼守宜都以西茶店子、黄家坝至石牌要塞一线;
而江北部队以第26集团军之第66、75军防守津门、当阳、远安、兴山及宜昌北岸三游洞、黑湾垴等地,即南津关至魏家岗(不含)一线;
第33集团军之第30、77、59军防守魏家岗、三游洞至汉水转斗湾阵地,负责联系第26集团军共同防守宜昌以北地区江防,并向当阳、荆门、远安附近之敌攻击,一部挺进敌后,截断荆(门)沙(市)、荆(门)钟(祥)等路交通;
同时,以空军第1、2、4、11等4个大队及由原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扩编成立不足2个月的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共计各型飞机165架(轰炸机44架、驱逐机121架),协助陆军作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深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